格奥尔基·斯拉沃夫·卡拉斯拉沃夫(Георгий Славов Караславов,Georgi Slavov Karaslavov,1904.1.12~1980.1.26),保加利亚作家、剧作家、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(1961),保加利亚人民**国文化工作者(1963),保加利亚人民**国英雄(1974),两次****劳动英雄(1959、1964)。季米特洛夫奖(1950 、1959)和三次格奥尔基·季米特洛夫勋章(1959、1964、1974)获得者。生于奥斯曼**普罗夫迪夫省帕尔沃迈镇迪贝尔村。1922年高中毕业后搬到索非亚居住,同年加入保加利亚共青团。1923年参加保加利亚*****的“九月**”。1924年加入保加利亚***,同年毕业于卡赞勒克师范学院。1924到1925年在家乡教书,因******被解雇。1925到1928年就读于索非亚大学农学农学系,因组织学生**被开除。1929到1930年在布拉格继续学业,同时担任建筑工人。回国后任《观察》等刊物编辑,并任索菲亚区****。1946年以上校**在文化和科学部门工作。1947至1949年间任伊万·瓦佐夫国家剧院院长,1952至1958年任《九月》(Септември)杂志主编。1958至1962年任保加利亚作家协会****和主席。是保加利亚第一至第七届人民议会的****,保加利亚人民**国人民议会主席团副主席兼主席团成员(1950~1962)。自1958年起担任保加利亚*******会成员。其子斯拉夫·格奥尔基耶夫·卡拉斯拉沃夫(Слав Георгиев Караславов)和侄子斯拉夫·赫里斯托夫·卡拉斯拉沃夫(Слав Христов Караславов)也是作家。格奥尔基·卡拉斯拉沃夫是保加利亚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之一,其大部分作品都是农村生活的写生画,作品在世界许多国家翻译和出版,是公认的现代保加利亚文化理论家。1919年开始在反***和****报刊上发表作品。其首部短篇小说集《无家可归》(又译《街头流浪少年》,Уличници,1926)再现了城市贫困郊区儿童的生活,为作者建立了天才进步作家的声誉;短篇小说集《长笛在哭泣》(Кавалът плаче,1927)反映了1923年“九月**”的民族悲剧;短篇小说集《地狱》(И*чадия адови,1932)、《两条战线》(На два фронта,1934)和中篇小说《塞尔科》(Селкор,1933)曾被警察没收,作者也因《塞尔科》入狱。长篇小说《曼陀罗》(又译《**剂》,Татул,1938)、《儿媳妇》(Сноха,1942)遵循保加利亚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,以深刻的心理洞察力描绘了君主***政权时期保加利亚乡村生活中的悲剧。《儿媳妇》曾获得沙皇鲍里斯三世亲颁的“月桂枝”文化奖。系列小说《普通人》(Обикновени хора,1~6卷,1952-1975)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60年代保加利亚人民生活的史诗般的画面。其短篇小说集《乡村故事》(Селски истории)和中篇小说《探戈》(Танго,1948)尤其受大众欢迎。此外尚有《我们的结束》(Свърши се нашата,1946)、《新路》(Нови пътища,1959)、《父亲的罪》(Бащин грях,1961)等作品集。其剧作在保加利亚新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:《儿媳妇》(Сноха,1950)、《加贝罗夫一家》(Габерови,1955)、《沼泽中的石头》(Камък в блатото,1959)、《****》(Глас народе,1962)、《众人的母亲》(Майка на всички,1973)。著有回忆录《与尼古拉·瓦普萨罗夫的会面和对话》(Срещи и ра*говори с Никола Вапцаров,1961)、《亲戚和熟人》(Бли*ки и по*нати,1968)《斯米尔年斯基和瓦普察罗夫之书》(Книга *а Смирненски и Вапцаров,1971)、《与格奥尔基·季米特洛夫的会面和对话》(Срещи и ра*говори с Георги Димитров,1971),儿童文学有短篇小说《连科》(Ленко,1957)等,以及旅行笔记、小品文、报告、文学和评**章。此外《儿媳妇》《曼陀罗》《探戈》和《塞尔科》被改拍成电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