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江,原籍辽阳,1925年生于哈尔滨一个城市家庭,他很早就到社会谋生,曾当过学徒,做过邮电部门的职工。刘江从小喜欢文艺,对电影、戏剧的兴趣尤其浓厚。十六岁时,他参加了哈尔滨北斗业余实验剧团。曾在《事变的前夜》、《十万元的一封信》、《逃亡》、《青春底悲哀》等话剧中,扮演过次要角色。1946年,东北**联军解放了哈尔滨,刘江参加了松江**政治部文艺工作团。曾先后在《白毛女》、《军民互助》、《牛永贵负伤》、《收割》、《钱永福回家》等歌剧和秧歌剧中,扮演我军战士、班长、***,以及地主、敌伪军官等**不同类型的正反面角色。同年年底,刘江随文艺工作团编入**军主力部队十二纵队三十四师政治部文艺宣传队。起初做宣传员,后来曾任分队长、宣传队副队长等职。在三年解放战争中,刘江除演出了《白毛女》、《血泪仇》、《刘胡兰》、《骨肉亲》、《战斗里成长》等剧目外,还参加了攻打德惠、四平,围困长春,解放沈阳,以及平津、衡宝等战役。经受了**战争的严竣考验,成长为一个自觉的**文艺战士。1949年1月,他加入了*****。 1952年,刘江由**军**第二师文艺工作队,调到中南**部队艺术剧院(即现在的广州部队话剧团)。从此成为一名专职演员。在此期间,曾先后演出《是谁在进攻》、《无名英雄》、《双婚记》、《曙光照耀***》、《海滨**》、《新局长到来之前》等中外剧目,扮演了资本家、地主、敌特、敌高级将领、****者、矿长、局长等角色。*繁的舞台演出实践,不仅使刘江的表演水平和艺术修养有了显著的提高,也为他**影坛奠定了基础。 1958年,刘江由****话剧团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,开始了电影演员生涯。 二十多年来,他先后参加了《海鹰》、《**支队》、《赤峰号》、《突破乌江》、《鄂尔多斯风暴》、《苦菜花》、《地道战》、《闪闪的红星》、《火娃》等十余部影片的拍摄。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反面人物形象。成为中国影坛上以善于扮演反面人物著称的电影演员之一。